藻毒素的应对主要是:蓝藻等有害藻泛滥时,慎用杀藻和消毒的方法在水体里杀灭有害藻,避免养殖水体的有害藻毒素浓度忽然升高。尽可能调整水体的理化条件,让球藻等无害的藻慢慢占优势,同时在这个藻转变过程中让浓度不高的藻毒素靠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氧化和光催化氧化消除。目前用有机酸、大苏打、络合剂等可能不能够比较确切破坏水体里的大量藻毒素。
解毒的两个含义:
1、是破坏毒素的分子结构,比如污染了过量的福尔马林的水体,我们可以用双氧水破坏福尔马林的结构而达到解毒的目的。但是藻毒素由于结构相对稳定,这一步很难实现。
2、是减少毒素的吸收或者减轻中毒的症状,比如有机磷中毒可以使用阿托品化解毒。对藻毒素这一步相对比较容易做到。 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
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
藻毒素的分类
淡水水体中蓝藻毒素很多,主要包括作用于肝的肝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位于蓝藻细胞壁外层的内毒素,一般把内毒素与脂多糖视为同一物质。肝毒素包括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柱孢藻毒。微囊藻毒素为环七肽,节球藻毒素为环五肽。神经毒素主要包括鱼腥藻毒素-a(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s)[anatoxin-a(s)]、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其中后三者统称为麻痹性贝毒。鱼腥藻毒素-a为仲胺碱,鱼腥藻毒素-a(s)为胍甲基磷脂酸,麻痹性贝毒为氨基甲酸酯类。